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上海市“安全生产月”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精神,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安全生产月”的工作部署,切实增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于六月全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与实训演练活动。活动坚持理论与实操并重,突出实战化训练,努力营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良好氛围,为园区科研工作的安全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聚焦交叉特点,共筑安全防线
6月30日,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特邀学校安全与环保中心副主任彭华松作题为《学科交叉实验室安全及管理要求》的专题报告。活动由张江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赵德刚主持,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瞿旭东教授,张建明研究员、唐满成副教授、杨国强副教授、吴晶晶副教授、朱峰副教授、商明副教授等入驻学者及各中心(平台)安全员共四十余人参加。
彭华松结合张江高等研究院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深入剖析国内外典型实验室事故案例,精准研判当前高校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详细讲解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精神,分享其参与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第一手经验,系统梳理实验室存在的共性隐患问题,并对今后学校将推动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解读。他强调,直属单位要切实履行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与“底线”思维,全面推进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演促训结合,以练强防为先
为加强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6月26日,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开展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主题培训。培训由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实验室安全专委会专家屈文军主讲,副院长赵德刚、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马佳佳副教授及来自各中心(平台)的四十余位实验室安全员参加。屈文军结合大量典型案例,重点围绕火灾处置、危化品管理、通风柜使用规范、电气安全及应急设备操作等方面,系统讲授了如何在危险发生初期迅速有效应对,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和伤害风险。
练为战 训为实
为实现“练为战、训为实”,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组织开展了多项模拟事故应急演练,有效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实验室通风柜火灾事故演练:通过模拟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引发通风柜初期火灾,参演人员依次完成火情报警、断电撤离、火种判断、灭火实施、事故上报及调查评估等完整处置流程,切实提升应对实验室初期火灾的组织与协作能力。副院长赵德刚、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杨洋洋副教授,园区运维办、张江保卫科、各中心相关同学参与演练,20余名实验室负责人及安全员观演。
烘箱冒烟起火事故演练:演练模拟因违规使用烘箱导致可燃物冒烟起火,重点演示了早期发现、隔离管控、有序疏散、逐级上报、后续处置等关键环节,增强了实验人员对初期火灾风险的识别与处置能力。副院长赵德刚、未来材料创制中心高文旆副教授、园区运维办、张江保卫科、各中心相关同学参与演练,20余名实验室负责人及安全员观演。
应急喷淋与洗眼器使用演练:屈文军现场教学,详细讲解了设备结构、使用方法及适用场景,重点围绕不同化学品泼溅情境下的冲洗时间、操作步骤与协同救助流程展开指导,有效提升了面对突发化学品泼溅事故的自救互救能力。演练同时强调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强化了“关键设备、关键时刻、关键作用”的安全理念,为实验室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增添有力一环。实验室师生共同现场观摩,学习成效显著。
强化责任落实,筑牢法治根基
6月25日,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邀请君澜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静亮作题为《从事故调查归责看实验室全员责任制的落实》的专题讲座。李俊副教授、孙轶凡副教授、陈朝煌副教授,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科研办主任屠春来,以及三十余名实验室安全员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赵德刚主持。
朱静亮围绕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岗位法定职责、事故预防与处置等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朱静亮强调,在科研活动中落实“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至关重要,要以依法留痕、闭环管理的方式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无盲区。
通过本次“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进一步筑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想防线与制度基石,全面提升了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实操能力,推动园区形成“全员参与、全链条管控、全流程闭环”的安全管理格局。张江高等研究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将以本次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强化组织保障与责任传导,完善隐患排查与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主动服务学校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为打造科研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有力的安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