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Research

更多+
[2025年10月29日]Nat. Commun.发文|上海交大庄小东团队: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软包实现383 Wh kg⁻¹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有望同时解决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以及安全性问题,其关键在于高性能固体电解质和匹配的正负极材料开发。在目前发展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固体电解质中,硫化物固体电解质(SSE)因其超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而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对于SSE全固态电池,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SSE与高电压正极材料(如富镍三元正极材料NCM811)之间的界面兼容性。通过在正极活性材料(CAM)上构建人工涂层来稳定正极界面是一种有效策略。...

——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
[2025年10月16日]Nature发文 | 上海交大戚亚冰与合作者:突破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稳定性瓶颈,创无铅光伏新纪录

2025年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戚亚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梁佳青年研究员和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徐勃教授,在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原创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Ti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homogeneous buried interface”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为高效、稳定的无铅光伏器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核心解决方案。...

——
[2025年10月14日]NSR发文|上海交大孙浩团队:揭示含氟电解液添加剂在钠-氯气电池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背景:可充电钠-氯气(Na-Cl2)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而成为高性能储能技术的有力候选者。该电池通常采用由氯化铝(AlCl3)和亚硫酰氯(SOCl2)构成的氯铝酸盐电解液,为了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常在电解液中引入双氟磺酰亚胺钠(NaFSI)等含氟添加剂,通常认为这种添加剂会在金属表面分解形成氟化钠,构成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从而抑制钠金属和电解液的副反应,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然而,这一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2025年10月14日]Nat. Mater.发文|上海交大吕佰晴与合作者:堆叠非公度电荷密度波带来的大周期莫尔超晶格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物理与天文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超快科学中心吕佰晴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Nuh Gedik 教授、北京大学王楠林教授、斯坦福大学Zong Alfred助理教授、北京量子院吴东副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孟胜研究员、康奈尔大学Jacob P. C. Ruff研究员以及哥伦比亚大学苏一帆博士等国内外团队联合攻关,在层状半导体电荷密度波材料EuTe4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莫尔超结构研究扩展至具有本征非公度序堆叠的体相材料(...

——超快科学中心
[2025年10月05日]Nature Chemistry|上海交大刘文团队最新进展:假激酶催化肽环化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教授课题组联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潘李锋研究员、薛小松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鹏琛教授,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Pseudokinases can catalyse peptide cyclization through thioether crosslinking” 为题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 Nature Chemistry 上,开启了假激酶领域的新认知。该研究首次发现,...

——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

人物风采 Profile

更多+

张良

ZIAS学者风采26期: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 张良

吴龙飞

ZIAS学者风采25期: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吴龙飞

商明

ZIAS学者风采24期: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肖玉兰

ZIAS学者风采23期: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陈朝煌

ZIAS学者风采22期: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

周涵

ZIAS学者风采21期:未来材料创制中心

学术预告

Seminar 更多+

学术日历

CALEN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