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张江高等研究院2023年“院长第一课”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02

2023年11月1日,张江高等研究院“院长第一课”在张江科学园宣讲厅举行。张江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向导教授主讲院长第一课——《博士该怎么读?》。张江高等研究院研究生、部分导师及行政人员共同参加。活动由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张柳主持。

向导从不同阶段学生身份、任务转变引入博士该怎么读,怎么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而后他详细地介绍了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醒学生尽早培养英文报告能力,做到内外兼修;提醒学生“勤于总结,勇于改变”方能事半功倍;使用生动的事例,向同学们说明对面困境时,跳出思维定式,勇毅前行;坚定同学们读博士的信念,读博时间的长短唯有用自身的学术积累来衡量,行稳致远。同时,他也提到导师在人才培养中要更加注重育人过程:对学生要教授“领进门”的学术技能、培植“扶一程”的学术激情、做到“以身作则”的学术奉献。

最后向导对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基础学科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对国家前沿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向院长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抓住时代的机遇,珍惜在张江园区静心做科研的时光,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自己创造无限可能。相信在院长第一课后,高研院的学子们会“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在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中,迈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步伐。


课后感想:

肖浩楠 超快科学中心23级博士

向院长今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向院长结合自己亲身走过的经历,深入浅出,很接地气地给我们博士新生提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见解,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作为刚入学博士生的一些焦虑,也更加坚定了我立志做一些“不一样”的科研的决心!以后的博士生涯中,我会抛掉更多的顾虑,保持好自己的节奏,争取做一些真正有用处的东西!


乔振杰 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23级博士

在院长第一课中,向院长从学长、导师、院长的不同角度,向我们全面阐述了研究生阶段应该怎么过,课题应该怎么做,和导师应该是什么关系,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在向院长全面而生动的剖析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研究生,首先应该明确自己这一阶段的目标,在实现从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过程中,培养真正的科研素养和科研技能。同时也注意到在研究生阶段应该及时树立目标和任务,从而有效规避拖延症、畏难等问题。同时,我也将谨记向院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生。


王静雯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23级博士

非常荣幸能有此次机会聆听院长第一课,向院长向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读博一些经验和体会,受益匪浅。读博更像一段修行的经历,科研的过程总是失败多于成功,我们需要多参加学术研讨,辩证看待已有观点和分析问题,我们更要学会苦中作乐,怀揣着自身对于科研的兴趣不断前进,全面培养自身的能力。同时,身处上海交通大学就是我们底气,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我们博士期间能在所研究的领域做出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孔旭东 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导师

作为一名导师,听了院长第一课后在许多方面都很认同。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随着博士生研究工作的展开,慢慢的应该掌握研究的主动权,与导师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有机会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导师在最初的两三年是博士生的领路人,但在后期博士生必须要有信心和魄力学会对科学问题提出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屠春来 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科研办主任

向院长的第一课,从导师和学生的双重角度深刻剖析了如何培养/成为一名成功的博士生,是对博士新生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新晋导师如何教书育人的心得分享。中国历经曲折发展之路,而今身处变革创新的新时代,高研院不仅要作为交大高端人才的集聚地,更应该成为杰出人才的诞生地。

张柳、李莉伟,李莉伟,人才培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