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胸怀江海人文志,研学舟山追梦间 | 张江高等研究院、海洋学院、人文学院赴舟山开展联合 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03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他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多年来,舟山市委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有力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独具海洋海岛特色的未来乡村样板。为深入学习舟山在宜居宜业、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经验,理解领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7月22日-7月26日张江高等研究院、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师生一行11人赴浙江舟山开展联合暑期实践活动。

 

路上“第一课”:跨越山海,连岛联陆

7月22日下午,舟山市委组织部迎接联合实践团的师生们前往舟山。一路上组织部干部从舟山跨海大桥开始“第一课”,讲述了舟山跨海大桥深刻改变了舟山发展格局,加速推动了城市能级大跃升,为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

晚上,联合实践团来到了舟山新城参观“美丽海岸线”,远眺跨越新城、茶山、港岛的三座大桥,欣赏舟山新程灯光璀璨的夜景。同学们对舟山海上花园城市有了初步印象,对实践考察充满期待。

 

城市展示馆“第二课”:经略舟山,向海图强

7月23日上午,联合实践团首先参观舟山城市展示馆。在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一幅全方位展示舟山“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在实践团师生面前缓缓展开。尤其是在总书记提出的“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和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建设的加持下,舟山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无论是海洋渔业、旅游、船舶修造和海工装备等传统产业,还是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多点开花,欣欣向荣,实践团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舟山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海岛变革重塑,持续推进开放合作、数字赋能、陆海联动等一系列创举,感受到舟山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潜力。

 

舟山博物馆“第三课”:同舟共济,爱国教育

在参观城市展示馆之后,联合实践团来到了舟山博物馆。这里既呈现了舟山的动物、植物和矿产等自然资源,也展示了舟山几千年来的人文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舟山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习惯。这里更记录了舟山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抗倭、抗英和抗日等抵御外辱的斗争故事。师生们在这里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舟山市政务办“第四课”:集楫同舟,所向披靡

接着,联合实践团参观了舟山市政务办。利用“浙里办”、“舟到办”和“一网通办”等平台和方法,舟山持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逐步推广“一次都不跑”,紧抓“便民利企”的目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中心。针对企业经营中的经常遇到需多个政府部门协调解决个性化难题的这一情况,政务办建立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更便利协调多政府部门为企业“把脉会诊、排忧解难和保驾护航”,让来舟在舟企业经营顺心、发展舒心,壮大安心。舟山政务办的平台建设,让师生们充分感受数字赋能所带来的巨大效能、见识了“马上就办”的真抓实干。

舟山江海联运信息平台“第五课”:通江达海,第一强港

7月23日下午,联合实践团考察的第一站是舟山江海联运信息平台。经平台工作人员的细致介绍,实践团了解到,得益于舟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背靠世界第一大港的航运资源,该平台打造的“江海直达”船队联结起舟山与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江海联运,通江达海,将内陆所需资源运进去,所产物资运出来,既利于舟山,也助力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发展;创建我国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更让师生们感受到将世界第一大港发展成世界第一强港的信念和信心。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六课”:蔚蓝大海,黄金赛道

接着联合实践团参观了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保税船用燃料油智能调度平台。长久以来,国际船用燃油加注市场上新加坡一家独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宁波-舟山港国际船用燃油加注业务甚至不到其零头。近年来,随着舟山原油储运、绿色石化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舟山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业务飞涨超十倍,达700余万吨/年,逼近世界第三,是舟山“海上花园”城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参访师生对该调度平台的高度智能化作业模式印象深刻,了解高新区深化制度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深耕蔚蓝大海,竞逐黄金赛道。

 实践活动座谈交流会“第七课”:星辰大海,舟创未来

7月23日晚上,联合实践团受邀参加由舟山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许立钟处长主持的“乘舟破浪·扬帆起航,重点高校学生暑期来舟实践活动座谈交流会”。座谈会上,许处长详细介绍了舟山选调的发展历史、目前现状和未来计划,高度肯定了选调生群体对于舟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处长与参会学子坦率交流,细致解答学子们关于选调政策和待遇等各方面问题。通过座谈会,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舟山市求才揽才的热忱,育才用才的真诚。会后,我校舟山实践团带队老师张江高等研究院人才培养办主任张柳老师和人文学院思政沈磊老师鼓励实践团全体学生“用眼看、用脚量、用心感受”这个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支持大家多了解舟山的选调和就业政策,为就业多做准备。

塘头文化礼堂“第八课”:茶韵党建,富美塘头

7月24 日上午,联合实践团乘车前往普陀区的塘头文化礼堂。负责人向我们讲解了文化礼堂的设立初衷和建立过程,以及村子里曾成功举办的党建文化活动并参观了文化礼堂的内部设施,图书室、茶室、宣讲室等房间设备齐全、温馨舒适。师生们由衷地感受到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幸福感和群众工作的赤诚心。

海岛公园“第九课”: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7月24日上午的第二站是海边的普陀区海岛公园,联合实践团在此领略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近眼看去,草地绿意盎然;放眼望去,远处海天一线。同学们不禁感叹舟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并确信这必将带来舟山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深感此行意义非凡,大家不禁喊出了“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胸怀江海人文志,研学舟山追梦间”的口号。

沈家门国际水产城“第十课”:千帆竞发,渔都气象

7月24日下午,联合实践团来到沈家门国际水产城。首先来到展览馆,讲解员介绍了舟山水产渔业近年不断商业化的进程,令师生们深刻理解了舟山是如何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随后,讲解员带大家参观了民俗文化展览馆,介绍了舟山历史悠久的渔业文化,同学们不禁感叹如今的发展也必定有其文化底蕴。最后,师生们实地参观了水产处理工作室,了解各类鱼虾加工销售过程。虽然很遗憾为看到千帆竞发的景象,仍感受到浓浓的渔都气象。

展茅街道黄杨尖村“第十一课”:网红乡村,宜居宜业

7月24日最后一站,联合实践团来到了黄杨尖村。到达后,眼前尽是魅力乡村的文化风情。在导游的讲解下,师生们了解到黄杨尖村拥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而近年来文旅融合的新产业带动了文化和经济两翼齐飞。在黄杨尖村,师生在艺术馆参观了陶艺、石雕等传统文化手艺,在“无忧酒坊”参观了黄杨尖村的特制米酒。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以及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它正在为黄杨尖村这个小村子注入新的活力。从这个海岛乡村,大家也体念了一次舟山的宜居宜业。

岱山新材料研究院“第十二课”:料材筑基,潮涌蓬莱

7月25日上午,联合实践团驱车经由舟岱大桥从舟山本岛前往岱山岛。第一站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简称岱山新材料研究院)。研究院秉持“立足岱山、面向全国、研产双创、追求卓越”的理念,依托强大的人才队伍,主要针对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生物医学工程四个领域进行深入探索,致力于推动新材料科研成果的中试放大、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将高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岱山新材料研究所,来自高校的联合实验团特别能感受到同频共振,师生们一下涌上科创策源、勇担重任的责任感和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感。

东沙古渔镇“第十三课”:文明沉淀,岁月静好

7月25日的第二站是东沙古渔镇。一下车,古朴的牌坊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中安然伫立,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穿梭在古镇的街道小巷,白墙黛瓦,石板曲径,依稀能感受到百余年前渔民商贩们的各种腔调的叫卖,车载肩挑的繁忙。联合实验团跟随导游踏入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看到了往昔渔民生活的缩影,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忙碌和艰辛,感受到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解说员的描述中,岱衢洋上“百匝金黄绕海洲”的大黄鱼群的盛景令人神往,如今却已不复存在。此行也让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合理使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岱山安澜阁“第十四课”:东海蓬莱,气象万千

接着,联合实践团来到安澜阁。安澜阁是一座六层仿古建筑,一层为非遗展馆,展示呈现了岱山县10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安为关键词,主要分为安业、安身、安心三个方面。三、四层为非遗研习所,为群众提供非遗教学及交流活动,其他楼层则为休闲娱乐、观光、办公区域。凭栏眺望,岱山风光尽收眼底。登上高层迎风远眺,有种波澜不惊,宠辱两忘的闲适。

灯塔博物馆“第十五课”:无悔奉献,灯塔精神

7月25日下午,联合实践团参观了灯塔博物馆。从世界最早规模最大的法罗斯灯塔出发,顺流而下,了解了世界灯塔的发展和演变,感慨于守塔人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孤独与“人在灯在”的坚持。如今灯塔已经退出实用引航的舞台,更多地作为一件件艺术品在海岸边,但守塔人精神却始终感动在我们心中。

岱山县规划展览馆“第十六课”:蓝色畅想,东方岛城

最后,来到了岱山县规划展览馆。师生们依次参观了岱山的城市概况、DNA橱窗、建制沿革和非物质文化展区,了解到鱼山石化项目一期已于2019年5月20日建成投产,二期也于2022年1月全面投产,目前已是全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绿色石化基地,是一座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的世界级工厂。至此,我们看到了岱山,从一个传统的渔业小岛向着工业创新旅游特色岛转型,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东海云廊“第十七课”:海岛廊道,幸福长卷

7月26日上午,台风格美来临,为实践团在酷暑中带来了一阵凉风。在舟山市委组织部的带领下,大家前往了舟山定海区有着“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的 “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全长100.5公里,穿过舟山定海8个镇(街道),串联起定海中部生态山岙区域、美丽乡村、古迹、云顶风景等元素。师生一行乘坐小观光车欣赏了一路的绿色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地点,城区变景区,美景变前景,“东海云廊”真的做到了一条生态路、景观路、健身路、文化路、旅游路、共富路,更是一条民心之路、发展之路。

新建村“第十八课”:美丽经济,未来乡村

随后,联合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辗转来到了新建村。负责带领参观讲解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净零碳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新建村乡村艺术馆、特色小火车、南洞艺谷等地方,师生们学习了渔民画、剪纸,调研了净零碳、乡村振兴举措,体验了火车基地、射箭,深刻理解了新建村通过“零碳+文化+创意+旅游”的模式,绘出了一副绿色共富新图景。

璀璨舟山,广阔前景

联合实践团的此次暑期实践,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了舟山,行程满满、收获满满。最难忘的是舟山市政府的热忱,他们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对实践团真诚欢迎,希望同学们经过考察,能爱上舟山、选择舟山。同时联合实践团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从生态环境、海洋岛屿、海洋经济、科技孵化、大宗商品、人文治理,多层次多维度理解舟山地区改革发展的指导理念和实践举措。实践团在相互交流探讨、分享心得体会中,用心理解了舟山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向海图强、向海而兴,围绕海洋经济不断阔步前行,深入学习了舟山转型发展、用好新质生产力的成功模式:实现了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海防小城到海上花园城市、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华丽蝶变,这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就业发展开拓了眼界和思路。璀璨舟山让联合实践团留下了难忘的一周,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舟山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还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周志晖、王伟、丁蒲原、张权,徐晴、黄玉龙、朱昀恺、马振中、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