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实践传真|“访仙居药脉·探合成密码”张江高等研究院研究生赴浙江仙居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0

为打破高校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7月14日至17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访仙居药脉·探合成密码”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仙居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由来自未来材料创制中心、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的学生代表组成,由学生培养办公室研究生教务主管田晓震带队。

本次活动以加强校企交流合作为切入点,立足研究生专业特色,深度探索人才培养适配产业需求的新方案。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访浙江仙居代表性医药化工企业生产一线,沉浸式调研产业前沿动态;实地参访“田市在野集”和“观麓·自然聚场”乡村振兴试点,考察青年人才下乡特色项目。实践团成员在校企访谈中倾听产业技术挑战及发展痛点,推动科研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实地考察中锤炼青年人才担当本色,激发学术研究的内生动力,以青春之我,践报国之志。

实践团一行先后深度走访仙琚制药、君业药业、新农化工、肯特催化和神洲药业等5家浙江仙居代表性医药化工企业,通过“座谈交流+产线参观”的形式,深入调研医药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现状。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国内甾体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浙江仙琚制药。在展厅介绍中,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产业布局以及未来战略规划等。随后,实践团实地探访了药物制剂、质量控制及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系统学习了甾体药物从源头的菌种挖掘筛选,到最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全链条、一体化研发体系。

紧接着,双方就“人才培养体系、职业发展通道及薪酬福利”等焦点议题展开了对话。企业研发部结合产业实景,深度解析科研人才多维成长路径,不仅为团队成员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指引,也为推动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率先前往浙江仙居君业药业进行交流。双方聚焦“校企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及人才就业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座谈。


君业药业作为全球甾体原料药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模式,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共育机制。企业强调,高层次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应用的能力,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成本优化等关键环节的前瞻性考量。


实践团随后前往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入调研绿色化学农药的现代化生产体系。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的前提下,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全自动包装车间,见证了从精准灌装到智能码垛的完整流程。较传统人工模式相比,该智能化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倍,工伤事故率降低90%,充分体现了新农化工融合创新工艺与绿色理念的应用成效。

在深入考察后,双方就“化学农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人才战略及绿色转型路径”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不仅帮助实践团成员构建了从实验室小试到产业化放大的完整认知框架,更深刻理解智能化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绿色生产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核心价值。

7月16日,实践团赴永安溪畔的仙居医械小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观看了城市宣传片,生动展现了仙居“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和“底蕴深厚”的医药产业积淀,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引领,实施“智汇仙居”战略,成功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展厅内,工作人员系统介绍了小镇的发展历程、产业布局和创新成果。小镇目前已集聚67个高端医疗器械项目,涵盖可视化诊断设备、精准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复理疗设备及高值医用耗材四大核心领域。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了小镇企业的多项创新成果,如医用球囊扩张导管、可视喉镜和肺功能测定仪等。其中,“社恐人士友好”艾灸机器人的创新交互设计和智能化水平引发了实践团成员的热烈讨论。琳琅满目的智能化医械产品不仅彰显了现代医疗技术的迭代速度,更促使实践团成员将数字化思维融入未来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中。

随后,实践团成员深入探访“田市在野集”与“观麓·自然聚场”两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切身领悟青年人才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驱动振兴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在下街村党群服务中心,驻村青年干部以“田市在野集”为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青年入乡”策略驱动乡村动能转换的实践范式。实践团实地走访了平台孵化的多个青创工作室,直观感受青年力量为乡村注入的“新质生产力”。

随后,实践团成员转场至管路寺前万村,重点考察了“观麓·自然聚场”项目。该项目创新性地引入青年设计师团队,对村落自然生态进行创意化、品质化提升,成功吸引青年创客与特色业态入驻,匠心打造出集生态体验、创意消费与社群活力于一体的青年友好“能量场”。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融媒体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才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青年研究生更应勇立潮头,将科研创新的锐气与扎根大地的实践紧密结合。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赴肯特催化与浙江神洲药业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深入考察化工制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


调研发现,两家企业均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但仍面临:学术研究与产业工艺放大需求脱节、高校人才实践能力薄弱和科研韧性不足等共性问题。这些发现凸显了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紧迫性,必须将产业化思维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在实地考察环节,实践团深入调研了医药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体系。在肯特催化研发中心,成员系统了解了催化剂从合成到分析的完整研发链条。随后,实践团重点考察了神洲药业甾体药物智能生产车间,车间采用“垂直分层”的模块化生产布局,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系统实现物料转移零接触。此外,所有车间均采用7℃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温度控制,还配备独立的污水、废气预处理装置。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现代化车间对安全环保的高度重视,以及生产过程中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新时代工业生产的特征形成了更清晰的认知。

23A3D

85785

本次“访仙居药脉,探合成密码”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现场的深度考察,更是一场从技术探索迈向时代责任的青春觉醒。在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初步尝试中,有望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供新路径,为地方医药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才,张江高等研究院的研究生们当以创新之钥,解产业升级之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青春之能,赋乡村振兴之兴,将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科研理想熔铸进强国兴城的壮丽征程!

张梦洁、林仁菊、李杰奕、杜倩、杨展昊,张梦洁、林仁菊、李杰奕、杜倩、杨展昊,学生培养办公室